數字化背后的底層思維邏輯是什么?我稱之為感知響應模型。
了解市場的外部變化,然后了解變化發生了什么,然后判斷基于這種變化應該做什么,然后做出反應決策。在整個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維度要多
在感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人一樣,要打開每個感官系統,不要只看一個維度。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市場上的兩個重要維度是時間和空間。
例如,有人曾經賣過百度的廣告詞(當然,今天很少有欺騙)。例如,我買了吳明輝。買了之后,他說吳先生,吳明輝這個詞,只要你搜索,你就會排名,點擊10元。
他后來做了什么?他知道你在北京,白天只上網,然后他只在北京和白天投票,在其他時空,吳明輝根本不排在第一位。換句話說,他甚至沒有投票,然后開始刷數量。
如果你不做分析,你會看起來很好,然后我在北京搜索,吳明輝確實排在第一位。事實上,90%的背景可能是假的,只有10%是在北京生產的。
而且,各種維度,交叉。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根據年齡、性別、收入和教育水平給消費者貼上標簽和人口統計屬性。例如,我的產品面向20到30歲的女性。然而,中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市場,發展非常不平衡。如果你只按照一個統一的維度來做,很可能會有問題。有些市場很好,有些市場很差。你不知道為什么。
因此,聰明的做法可以將所有城市分為一、二、三、四、超一線。每個市場定義的人口統計屬性是不同的。
此外,你想象的維度可能與消費者的真實情況不同。
我們曾經幫助人們分析他的廣告和后來的品牌偏好之間的關系。后來,我發現你是否真的看到了廣告,這與我問你是否看到了廣告的答案不同。有些人顯然沒有看到你的廣告,但他們說我在填寫問卷時看到了它。因為,他看到了很多你的競爭對手的廣告,混淆了。
注重異常
還有很多異常,比如互聯網上的收視率reach(到達率是指看到某個廣告的總數)超過,這是不可能的。經過仔細研究,發現很多人都清楚了。Cookie,這樣的人變成了幾個人,被你算了很多次。
如果你不清除這樣的事情,你的計算都是錯誤的。你的廣告量不夠,你認為足夠了,結束了。
清Cookie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地方超過,比如珠海、三亞。為什么?因為分母不對,三亞的人口和統計局統計的人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三亞有大量的人是去旅游,一住住半年,根本就沒戶口。
所以三亞的市場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你可以花更多的錢。
當所有異常發生時,一定要有時間仔細研究為什么。清楚之后,你會對市場有更好的了解,會有很好的競爭優勢。
關注變化
例如,廣播電視總局的廣泛限制令,真正聰明和感興趣的人,會有時間關注。有些人行動緩慢,繼續投資電視廣告。但由于廣告資源減少,電視廣告已經開始上漲。
聰明人開始研究互聯網,互聯網在增長,如何比較,識別,哪些城市應該投資更多的互聯網,哪些城市應該繼續投資電視。他們可以在這個變化節點上做得很好。
這些變化有時是宏觀變化,有時是微觀變化。在許多情況下,微觀比宏觀更重要。
例如,汽車公司,研究這個汽車網站上有多少人并不一定很重要;如果一個人以前不去汽車網站,今天突然去,你發現這個人,有針對性的廣告,非常有用。
快速響應
你只是看了數據,什么都沒做。你必須迅速行動。
推薦一本書,戰爭論,戰爭的本質是解決不確定性。廣告和營銷和戰爭是一樣的。
當你砸進一個廣告,發現根本不是這樣。這個時候我該怎么辦?快速調整,快速響應!你的動作越快越好。
整個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廣告活動的時間和周期越來越短。過去,一波活動可能是3個月,但現在主流是一波廣告活動。真正競爭激烈的行業,如零售、國美和蘇寧、京東和阿里巴巴,從一周開始就有不同的營銷活動。
它正在不斷調整,因為它正在研究消費者的變化。迭代越快,浪費就越少。有句話叫早死早胎。許多想法一開始可能是錯誤的。如果他們繼續下去,他們實際上是在浪費投資者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