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是文案,也會關注網絡流行語,互聯網的普及和深入讓網絡流行語在人們視野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也逐漸成為了營銷文案蹭熱點、吸引人閱讀的小技巧。
娛樂化時代,人們更青睞幽默新奇的語言,網絡流行語就有著這樣的特點。
流行語的來源往往就是社會熱點事件話題。事件原本就有著高關注度,流行語新奇又有著大家都懂的含義,所以很容易“走紅”,如“你有freestyle嗎?”來源于高收視率的《我是歌手》;“艷照門”來源于娛樂圈震撼負面事件等。
像“皮皮蝦我們走”等語句本身就有著娛樂色彩,再結合魔性神曲,傳播快。在社交媒體上,模仿流行語的現象非常常見,幽默易上口,如“還有這種操作”“蜜汁”“狗帶”等。
然而,流行語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昔日的流行語甚至引發了集體回憶:“我爸是李剛”“斑竹”等,流行語往往都風靡一時,很快被新的內容替代。當人們頻繁使用曾經的流行語時,往往都會感到無聊,甚至庸俗。
那么,這種常見的營銷文案手法大肆普及的情況下,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呢?
抓住使用時機
對于文案來說,在合適的時機使用流行語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借用流行語,不必再抓耳撓腮想創意,直接套用改編就能輕松起到吸引人的效果。反之,如果流行語的使用沒有考慮到時機,在不恰當如新聞稿,或者是面向老年受眾的時候使用,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不能一味注重流行語
而忽視了品牌自身形象。如果只顧盲目套用流行語,營銷文案整體會很別扭。很多流行語起源于網絡文化,與品牌的定位和形象不符。更有甚者,誤解了流行語的多重含義,出現了用詞不當的情況。
轉換思維,自然結合
幾年前的廣告營銷文案很注重準確、押韻、雙關等修辭手法,從理性、感性訴求出發,介紹產品功能,而且語句最好含韻深厚,整體看來很華麗,如“皇家御苑、金軒大邸、杰出品質、經典百搭“等。現在隨著網絡流行語為代表的文化崛起,文案更富情緒化、口語化,有故事更加開放,而不是華麗自嗨型,扎心走心接地氣的網絡流行語文案開始越來越頻繁出現。